99文库 > 实习报告 > 毕业实习报告 > 毕业生无人机技术员的实习报告

毕业生无人机技术员的实习报告

时间: 黎民 毕业实习报告

毕业生无人机技术员的实习报告5篇

实习生活即将告一段落,到了改写实习报告的时候了,其能够很好的总结我们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反映我们实习期间的状态,下面是一些毕业生无人机技术员的实习报告,仅供参考。

毕业生无人机技术员的实习报告

毕业生无人机技术员的实习报告(精选篇1)

关键词:无人机;编程项目;物联网;系统配置

1.意义与背景

目前,国内外大量院校都己开设物联网专业,实践课程往往都包括如下课程:c程序设计技能训练、电工与电路技能实训、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实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训练、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RFID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ARM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移动互联网开发综合实训、物联网应用开发综合实训。

然而,根据对实际教学中和相关院校开设课程的调研,总结出如下几个存在的问题。

(1)缺乏真正体现物联网工程专业特色的C合性项目。物联网工程专业包括很多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元素,例如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嵌入式系统课程、程序设计等。但是传统的实践课程都是单列的,没有考虑到物联网的综合应用性的本质。

(2)传统的编程实践内容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研究表明,目前学生对大部分所学的传统知识并不十分感兴趣,而对互联网的多媒体和感知技术情有独钟。

本文结合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无人机控制与影像”的专业实践教学,开发出适合学校实际的基于无人机编程项目的物联网专业实践系统配置方案。

2.无人机编程项目实践配置方案

基于无人机编程项目的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无人机飞行控制、图像拍摄回传和后期处理系统的二次开发,主要包括四轴飞行器、飞行控制子系统、遥控器子系统、地面站子系统、图像回传子系统、全景图像拼接系统等。在前期的教学工作中,已经进行了无人机软件编程项目教学的初步研究,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配置方案。

2.1四轴飞行器

四轴飞行器作为时下最热门的一种飞行器,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科学爱好者和商业公司的关注,四轴飞行器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四轴飞行器的智能导航可以利用机器视觉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让四轴飞行器能像人一样在复杂环境中活动。

2.2飞行控制模块

飞控子系统,拥有控制姿态自动平稳、定点高度悬停、空中平移、空中定点旋转、控制摄像机云台控制、一键自动降落、GPS导航等功能,可以机载高清运动摄像机,实时拍摄飞行中的图像。在教学中,采用Pixhawkm是一种先进的自动驾驶仪,它具有来自ST公司先进的处理器和传感器技术,ArduPilot开源飞控代码,以及NuttX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实现灵活性和可靠性控制。由于Pixhawk的所有硬件都是透明的,因此方便学生学习芯片、传感器、总线、外设等物联网硬件内容,并且由于飞控源代码开源,也方便学生进行二次开发。

2.3遥控器

在教学中,使用2.4 G富斯FS-TH9X9 9通道遥控器,可刷ER9X等开源固件。学生可以通过电脑软件进行所有的设置,不用再看遥控器的菜单了,上位机的图形化设置界面上极方便地完成所有的设置。所有摇杆和开关任意分配通道,还有模拟开关等强大的功能。

2.4开源地面站

在教学中,利用开源地面站Mission Planner,可以实现遥控校准、加速度校准和罗盘校准和各类参数的设定。Mission Planner是Windows,系统下工作的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开源软件,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在地图上的鼠标点击入口来规划,保存及加载自动任务,下载及分析由飞控板创建的任务记录。学生可以方便地利用图形界面进行测试、调试与二次开发,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5图像回传系统

在实践教学中,图像回传设备包括:7英寸雪花显示屏;两轴自平衡无刷云台,可以搭载高清运动摄像机进行拍摄,可以通过遥控器操作,通过云台中的电机转动改变操作角度。图像采集系统可以安装摄像头或者摄像机。其中机载高清摄像头1个,用于实时采集飞行中的图像,通过机载5.8 G传输模块传输到遥控器的7寸显示屏中。机载高清摄像机1个,用于飞行中的图像的摄录,飞行器起飞前开启后,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进行录像操作。另外还包括航拍0SD模块1个,它把飞行数据叠加到摄像头的视频上,可以直观实时了解飞行器的飞行状态。该模块为双路视频输入,可前后安装两个摄像头,通过遥控器实时切换;支持Pixhawk等开源飞控用的mavlink串口协议;并在无摄像头或者摄像头出故障时,没有视频信号输入会产生一个标准的视频信号用来叠加OSD信息;配合地面站Mission Planner,使得固件升级,参数设置通过USB完成。

图1-2分别为本系统摄像头和高清摄像机的回传图像,后期学生可以对这些回传图像进行高级的图像处理、全景拼接等操作,为后续的相关课程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3.结语

毕业生无人机技术员的实习报告(精选篇2)

关键词 新型防空导弹;实战化教学手段;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58-03

1 前言

随着防空作战重要性的凸显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防空导弹装备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新型防空导弹的大量列装,为军队院校如何加强新型防空导弹装备的实战化教学提出新的问题。提高实战化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保障和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共同发力[1]。其中,实战化教学手段是指在进行实战化教学过程中用到的一些工具、设备等以保证实战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有利于构设和形成贴近战争实际的性质和状态的教学手段。实战化教学手段是提高实战化教学的重要保障。通过实战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创建一个类实战化的教学环境条件,使装备专业教学更贴近实战,给学员以实战化环境的真实感,有效增强装备专业课程的实战化教学效果。

2 新型防空导弹装备实战化教学手段需求分析

当前,新型防空导弹装备课程从教学形式上包括两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装备原理课程和武器平台课程,实践教学包括武器平台课程、专业综合实践(6周)和综合演练(2周)。两种教学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由于新型防空导弹刚刚列装,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实践教学效率低

1)题描述。在实践教学中学员需要进入装备舱内进行操作,但由于装备舱内空间狭窄,一次只能进入3~4人,学员轮换操作,导致实践教学效率很低。

2)原因分析。由于新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价格昂贵,配发数量极少,而学员数量众多,有限的装备数量与数量众多的学员这一矛盾导致实践教学效率低。

3)解决方法。在积极申请增加配发装备数量的同时,立足现有条件,通过开发半实物仿真模拟训练器、设计装备舱内影音传输系统等教学手段,解决实践教学效率低的问题。

实践教学实战化味道不浓

1)问题描述。在进行综合演练教学中,通常是将学员带到野外训练场进行装备的实操实训。在实践教学中,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缺乏真实的目标进行瞄准,使得实战化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2)原因分析。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会配备专门的蓝军飞机来配合进行训练。

3)解决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基于民用的无人机平台等来设计开发空中目标,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综上分析,通过改进更新一些实战化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增强实战化教学效果,如设计开发新型防空导弹半实物仿真模拟训练器、装备舱内影音传输系统和空中模拟目标等。

3 新型防空导弹装备实战化教学手段设计

新型防空导弹模拟训练系统

1)功能。采用多微机分布式体系结构和一体化仿真软件,设计开发一套某新型防空导弹半实物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实现操作训练、维修训练、训练评估与数据记录、干扰与抗干扰训练等功能,满足装备教学需要。

2)系统组成。系统由主控单元、实装操作分系统和虚拟装备分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主控单元:由高性能仿真计算机、路由器组成,主要用于进行空情生成、训练仿真条件设置,控制训练仿真过程、视景仿真以及网络数据通信等功能。

实装操作分系统:采用半实物仿真形式,用于进行作战装备(S车、F车)的操作训练模拟、制导站性能测试模拟和导弹测试模拟。

虚拟装备分系统:由高性能仿真计算机组成,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用于进行作战装备(S车、F车)的虚拟维修训练。

舱内影音传输系统

1)功能。采用视频、音频采集设备将装备舱内人员操作及设备变化状态实时传输出来送至舱外,通过投影仪等外设进行显示,使舱外人员方便学习装备的实践操作,可有效解决舱内空间狭小、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2)系统组成。系统由笔记本电脑、视频采集设备、音频采集设备、网络硬盘摄像机、投影仪等组成,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

视频采集设备:选用带有云台的高分辨率摄像头,可通过舱外笔记本电脑实现对摄像头的控制,完成方位调转和倍数放大;将摄像头固定在舱内顶部,采用有线/无线两种传输方式将车内视频信息传送至路由器。

音频采集设备:选用高精度耳麦实现对舱内声音及操作人员口令信息的采集,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将音频信息传送至路由器。

网络硬盘摄像机:采用大容量网络硬盘摄像机,既可完成对视频、音频信息的实时记录,又具备路由器的功能,实现笔记本电脑与视频/音频采集设备之间数据的双向传输。

笔记本电脑:安装影音显示控制程序,可实时显示舱内视频信息,还可用于对视频采集设备进行控制。

投影仪:接收笔记本电脑传输过来的视频信号,投放大屏幕进行显示。

空中模拟目标

1)功能。以六旋翼无人机作为平台,搭载角反射器,可折射放大雷达辐射的电磁波模拟空中目标。

2)系统组成。系统由六旋翼无人机和角反射器组成,如图3所示。

六旋翼无人机:选用带有可装载云台的“大疆”民用六旋翼无人机作为搭载平台,可携带摄像机或其他轻型物资。

角反射器:根据防空导弹雷达特性设计的六角型金属雷达波反射器,可有效折射放大防空导弹雷达回波。

4 新型防空导弹装备实战化教学手段应用

新型防空导弹模拟训练系统的应用

1)教学内容:装备的操作使用。

2)应用时机:实践教学―装备“操作使用”初级阶段。

3)应用方式:根据装备的操作席位对学员进行分组,各组进行操作。

4)应用效果:应用前后具体对比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学员对实际动手操作的兴趣非常浓厚,掌握起来也很快,教员教学过程也变得轻松有效,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均得到明显增强。

舱外影音传输系统的应用

1)教学内容:装备的操作使用、装备的维修保养。

2)应用时机:实践教学―装备“操作使用”中级阶段、实践教学―装备“维修保养”阶段。

3)应用方式:根据装备的操作席位对学员进行分组,各组轮换进舱内进行操作。

4)应用效果:应用前后具体对比如表3所示。

可以看出,应用之后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解决了舱内空间狭窄、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使得舱外学员不再无事可做,舱内学员也增加了学习压力和动力,教员对实践教学课堂的把控程度大幅度提高。

空中模拟目标的应用

1)教学内容:装备野外实际操作。

2)应用时机:实践教学―综合演练阶段。

3)应用方式:在野外训练条件下,根据训练时机,放飞空中模拟目标,让学员操作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对目标进行搜索跟踪。

4)应用效果:应用前后具体对比如表4所示。

可以看出,学员掌握了装备技能之后,对跟踪空中目标的兴趣极为浓厚,教员教学过程也变得容易把控,实战化教学效果增强明显。

5 结束语

实践证明,针对新型防空导弹装备特点和装备教学需求,新设计的实战化教学手段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实战化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但要更好地推行战化教学,还需要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保障、教学队伍等多个方面系统考虑出发,构建全程不断线、无缝隙的实战化教学实施体系,切实提高实战化教学水平和人才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关于实战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政工学刊,2001(1):5-7.

[2]周达华,等.海军院校电子信息类装备实战化教学探讨[J].海军院校教育,2015(8):97-98.

[3]肖学祥,等.基于信息技术的院校实战化教学条件建设[J].国防科技,2013(3):78-80.

[4]马志松,等.陆军作战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研究[J].继续教育,2013(11):64-66.

毕业生无人机技术员的实习报告(精选篇3)

[关键词]摄影测量与遥感 教学目的 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128-02

国家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它强调了经济转型时期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构成要素,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向国家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高职教育,既要区别于中职教育,又要区别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既要让学生知道怎么操作,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操作,能解决一定的技术问题。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课程现状存在的问题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测绘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但是目前根据学生反映和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来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目的未达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复杂。“摄影测量与遥感”包含计算数学、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专家系统、航天科学和传感器技术,是一个多门技术相结合的边缘学科。[1]这使其课堂教学信息传输量大,学生感到既抽象又陌生,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目前市面上公开出版的摄影测量方面的教材有10来本,但大多针对本科教育,理论性较强。同时,我国的摄影测量技术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内容有了较大的发展。不少教科书还在讲模拟法测图、解析法测图等,这些在当时非常重要的技术,现在看来却有些不合时宜。

3.实习环节薄弱。摄影测量与遥感数据属于高新技术,数据源和软件获取代价较大。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经济基础薄弱、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等实际问题,造成学生实习环节薄弱,对课程所授知识难于理解和掌握。

4.学生基础差,理解新知识点困难。现在选择高职学校的学生,有些是高中学习基础较差达不到本科院校要求的学生,也有部分是中职升高职的。普遍来说,他们的理论基础较薄弱,理解理论知识存在较大困难,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也还有待端正。

二、健全“摄影测量与遥感”教学体系

1.开设相关课程的选修课。前文提到,“摄影测量与遥感”涉及知识面广,是一个多门技术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授课时必然涉及相关学科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学生以前没学过,专业设置中也大多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这就存在供需矛盾。如果把相关科目开设为选修课,供相关专业学生选择,以弥补专业知识不足的缺点,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2.校企合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测绘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出能够“零距离”上岗的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为此,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通过深入思考和广泛调研,付出巨大努力促进校企合作。通过多年探索,我校实现了多种合作形式:(1)教师走出去。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形式,使教师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拓宽教学思路。(2)专家请进来。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到学校开办讲座,介绍行业动态和生产情况,为广大师生把握行业脉搏提供帮助。(3)学生送出去。学校将学生送到生产单位实习,使学生真正感受生产氛围,理解课堂中讲授的相关知识。

3.开设综合实习周。部分内容教学结束后可安排综合实训项目,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该环节知识。实习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者技术人员指导,可以是模拟实习,也可以是真实生产项目实训。实习成果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质量评定。[2]通过综合实习周自主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增强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要求学生与社会“零距离”,教师就首先应与社会“零距离”,既要有教育能力,更要有职业能力。为此,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花了大力气。(1)老带新。我校有从事测绘工作多年的老教师,他们的工程经验和教学经验相当丰富,对新教师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这一举措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2)鼓励青年教师到生产单位挂职锻炼。我校提供专门经费鼓励教师挂职锻炼,以期增加教师的工程经验。(3)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引入力度。老带新是第二手工程经验,效果差,挂职锻炼时间长,效果不明显,因而直接引入双师型教师成为第三种选择。(4)鼓励内外部学习。学校鼓励教研室内部学校内部相互学习,也提供教师到其他院校参观学习、培训的机会,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职业能力。

5.适时举办技能大赛,推出职业证书。相关专业通过举办技能大赛、获取职业证书等措施[3],以荣誉感、职业证书体现自我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摄影测量专业也可以推出类似比赛。如果经费不足,还可以与相关软件商合作,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也增强企业对我校学生的了解,达到共赢目的。

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进的思考

1.鼓励多媒体课件和立体模型制作。“摄影测量与遥感”是一门空间信息科学,第一任务是要恢复摄影时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这种位置关系仅靠文字和口述是很难理解的。多媒体课件和模型的优势是形象、生动,利于理解,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教学方法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主动性差,精力不易集中。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讲授具体知识点时采用传统模式,某一环节结束后需要引入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法是以生产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意义或价值的产品为任务[4],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并与实际生产直接联系,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多个工科类学科都引入项目式教学法,并且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一方法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教学中同样适用。

3.引入原始生产资料。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一门课结束了,学生还不知道航空摄影像片是什么样子,遥感影像是什么样子,更不要提后期的生产流程。适时的展示原始生产资料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比如,在解释和理解航偏角的概念时,也可以给出一条航线的航片,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在介绍航测控制测量时,可以展示真实像控点影像。

4.促进学生到生产单位参观学习。有的学校经费紧张,不能引进成套生产设备,可以加强与生产单位的联系,带领学生到生产单位参观实习。教学之初,学校硬件设施未到位,笔者一直困扰于如何向学生展示立体模型恢复后的效果。参观实习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5.加强新技术介绍。摄影测量中最经典的内业软件是有武汉适普公司的VirtuoZo和中国测绘研究所的JX4,在生产单位和科研教学上都有广泛的应用。但近年来出现了DP-PGrid、Factory Pixe等软件,着重于处理大航摄区、卫星影像、无人机影像等海量数据工程,同时产生了一些新产品,如DSM、真正射影像等。[5]机载激光雷达、无人机技术、机载POS等新技术也在生产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新技术的介绍会缩短学生与社会的差距,克服书本知识更新慢的缺点。

6.促进自学。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可能当时效果较好,过几天再问却不知所云,而以布置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先自学相关知识再考察再总结的形式,学生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布置的任务可以是某一个生产环节,也可以是某一个知识点,学生可以从书本上去找,也可以借用网络资源查询,甚至可以是相互讨论,任务完成后教师再给予评估、指点。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应以能促进学生自己学习新知识点、自己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四、结束语

目前,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是当前生产中小比例尺地形图的主要手段。而近几年,在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古建筑保护等领域,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随着学者们的不断研究,将来也一定能用于遥感影像的立体测图。可以说,摄影测量理论应用广泛,也有着广阔的前景。所以,加强“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教学是势在必行。

[ 注 释 ]

[1] 李德仁,王树根,周月琴.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第二版)[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8.

[2] 王冬梅,张丹.高职数字摄影测量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3] 王彦东,陈国平.高职高专《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改革探析[J].地理空间信息,2011(5).

[4] 张继帅.项目教学法在《摄影测量基础》教学中的尝试应用[J].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2011(6)

毕业生无人机技术员的实习报告(精选篇4)

1建设思路

1.1序化课程内容

1.1.1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课程建设过程中,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共同研究课程教学内容,合作开发课程,将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部分内容融入蔬菜栽培技术课程中。针对蔬菜工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课程内容覆盖了蔬菜工、设施蔬菜生产、无人机驾驶员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根据企业调研结果,校企共同设计教学内容,内容设计既与工作岗位“农技员、农产品加工→管理岗位人员→技术主管、部门经理”实际工作内容一致,也与学生未来工作发展方向相对接。借助于校内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施工学结合,使所学技能在运用中不断强化,做到学与用密切结合,为学生获得“1+X”证书奠定基础。1.1.2提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课程内容立足贵州、辐射西南,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呈现课程的职业性、实用性。在蔬菜种类选择上注重栽培面积及技术需求。聚焦贵州种植面积及技术需求大的蔬菜单品(辣椒、黄瓜、香葱等)及贵州特色蔬菜(鱼腥草、荠菜)。在教学中突出实操能力培养。通过“实验教学-教学实习-基地实训”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强化技能训练内容。在课程内容中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在教学中引入水肥一体化、蔬菜漂盘育苗、嫁接育苗、生防技术、植保无人机使用等成果、技术和方法。

1.2融入思政元素

以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载体开展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内容,进一步研究课程里所呈现出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把价值引领贯穿其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为蔬菜栽培新技术的推广和创新,培养出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比如,在甘蓝种植时,将甘蓝种质资源利用,打破国外制种业在生产上“品种垄断”,强调科研创新及技术创新;在讲解设施蔬菜时,讲解秦国时期“种瓜于骊山沟谷之温处,瓜实成”的典故,让学生了解设施栽培技术的悠久历史,树立文化自信。

2建设措施

2.1建设教学资源库

2.1.1基本教学资源建设一是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等基本教学资源。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与市场调查,修订、完善课程标准,贴近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使之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学习指南、工作任务单、教学课件、电子教案、习题集、试题集、行业企业标准等基本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线上教学的需要。二是开发《蔬菜栽培技术》校本活页式教材。校政行企进行深度合作,与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深入交流,了解政府“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企业技术和产业升级需求,收集典型生产案例,开发《蔬菜生产技术》校本活页式教材。三是编写《蔬菜栽培实用技术》培训教材。为更好地服务遵义地区蔬菜生产,根据遵义地区蔬菜产业发展需要,编写图文结合的《蔬菜栽培实用技术》培训教材,用于农民技术培训用书以及自学资料,提升农民蔬菜栽培技术。2.1.2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一是制作教学视频。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重构,拆分知识点和技能点,做好详细的教学设计,撰写视频拍摄脚本,拍摄的视频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和生动有趣。涵盖现代化农业设备使用、蔬菜嫁接、漂盘育苗、水肥一体化、水培蔬菜、无人机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制作蔬菜生物学特征动画。蔬菜生长周期长,要观察生物学特征需要的时间长,特征的观察没有连续性,而蔬菜生产的基础就是生物学特征。通过制作蔬菜生物学特征动画,将晦涩难懂的关键知识点简单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强化学生专注度,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三是开发蔬菜生产闯关游戏。蔬菜的生长包括温、光、水、肥等多个影响因子,科学准确地控制多个因子才能生产高质量高产量的蔬菜。通过设计和开发蔬菜生产闯关游戏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做到寓教于乐和“玩中学”,检测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四是其他资源。邀请有影响力的行业企业专家,制作专家专题讲座视频;在原有教学图片库的基础上,继续拍摄本地区蔬菜生产照片,结合收集的网络图片,制作丰富的教学图片库。搜集当地蔬菜生产案例,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借助中国知网等文献检索工具,更新课程自主学习资料,体现当前最新的实用知识与操作技术。2.1.3网络教学平台维护以课程为中心,从知识库、方法库等层面进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维护。利用平台进行作业、测验、通知、答疑、讨论、资料、评价等互动教学活动,实现课程管理、在线学习等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学、学习、交流。同时借助微信公众号、网页、QQ群等多种方式,展示精品开放课程,搭建多个交流平台,同时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方便学生在线学习。

2.2深化“三教”改革

2.2.1打造团队课程团队在学校构建的科学全面“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下,通过培训、赴企业研修、与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创新合作、申报科研项目以及开展技能比武等形式,提升课程团队教师的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实施教研、科研课题、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等,增强课程团队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引进行业大师和企业技术骨干担任课程兼职教师,努力构建结构化、团队化、协作型课程教学团队。2.2.2教法改革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具体的任务为引导,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融合,教、学、做、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以任务、交流探讨、测试和扩展学习为主,线下教学以检测任务、课堂教学、实操训练、评价管理为主,突出每一学习项目和训练任务的应用性,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以及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2.2.3教材改革为更好地进行教学,课程组成员根据教学需要,对接遵义以及贵州蔬菜产业情况,结合遵义地方生产特点,对应蔬菜生产及加工流程,遵循生物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根据课程内容编制蔬菜生产工作手册式教材,以利于教学良好进行。

2.3考核方式改革

根据职业发展需求,结合学生智能差异、动手能力差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本课程实施不同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考核。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企业兼职教师。教师针对课堂学习痕迹、课堂、课后测验等线上教学环节以及线下实践操作的项目进行考核;企业兼职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校外基地实训和实习的情况进行考核;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二是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方法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技能考核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更注重学生对植物病虫害的会识别、会调查、会防治能力考核。三是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内容包括技能、知识和素质三方面。技能考核方面,依托蔬菜生产项目,结合典型的蔬菜工工作任务,引入蔬菜生产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制定详细的学习项目和任务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考核学生单个技能掌握情况。在每学期设置1个大型综合考核项目,考核学生整体技能掌握情况。知识考核方面,主要将蔬菜生产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知识点编写成《习题集》,通过线上、线下进行考核。素质考核方面,结合蔬菜生产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从学习态度、纪律、考勤、训练表现、技能行为、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综合评价。

3建设成效

3.1提升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能力

对接产业发展,围绕课程资源建设,不同专业的教师共同研讨、互相学习,促进教师更新观念,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时展需要,提升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收集、筛选、整合利用、优化配置能力,推进岗、课、赛、证融合,实现课堂革命,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2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在线课程,引导学生由兴趣出发,从开始的教师指导提升为“督促—自主学习—拓展探究学习—互动学习”。同时,教师根据网络平台的数据分析更直观和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指导调整学习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能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更易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3.3共享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出发,利用先进的职教理念与互联网平台,开放、共享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的暂停、回退和重放等功能,自行掌控学习的节奏。同时,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遇到教学难点、重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学习进度,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3.4示范和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

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总结改革成果,推广示范利用。以园艺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织、整合、呈现和运用,有效融入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实现碎片化学习,改善学习体验,以此构建多向交互沟通的智慧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全方位提升学习效率。

4结束语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课程组将继续更新教学资源,深化“三教”改革,注重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注重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做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及实施。将课程推广给其他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共享,推动课程教、学、做、评一体深度融合。依托行业、企业社会资源,面向职业院校、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企业等推广课程项目,提供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终身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将本课程资源打造成合作企业的继续教育平台,为农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技能提升培训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攀.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思路与实践[J].河北职业教育,2021,5(5):101-103.

[2]朱晨明.对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分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2):49-51.

[3]张春玉,孙百虎,梁英武,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吉林省生物化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6):17-21.

毕业生无人机技术员的实习报告(精选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CADC竞赛

航空航天模型对飞行器探索与发展至关重要,更是培养优秀航空航天人才的有效途径、载体。由于飞行器特殊的空域环境,任何的创新改进实践飞行都存有极大风险、挑战与不确定性。充分利用航空航天模型良好的像真缩比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对飞行器前沿技术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ChinaAeromodellingDesignChallenge,简称CADC),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举办的一项重要竞赛,因其竞赛水平高、规模大、影响范围广,与美国世界大学生航空设计大赛(SAE)、欧洲大学生载重飞机设计大赛(ACC),合称为世界高校科研类飞行器设计赛三大赛事。该项赛事以体育竞赛为平台,结合国防、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家重点科研任务,通过参赛选手自行制作航空航天模型进行缩比验证飞行,检验创新作品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有效挖掘、拓展高校学生及科研院所相关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为航空工业和国防建设搭建一个发掘创新后备人才、检验创新作品的平台。此外,通过对该课题研究与实践,有助于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双高建设、扩招的背景下,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航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扩大学校在行业里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分析

现阶段由于训练队管理与训练标准化、系统化不足,以致队员实际水平层次不齐,在应对突发情况与学院临时任务时,常出现匹配不足情形;日常的管理模式与一般学生团体组织不多,队员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不够;制作室日常管理以及设备、工具、耗材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杂乱、物品遗失、工具电器非正常损坏等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带来安全隐患;外场操纵飞行训练时,因人为因素或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时有模型坠毁、公共物品损毁现象;训练队队员所属专业涵盖学校工、理、文、经、管等各个专业,学科基础差别太大,难以组织统一有效的培训教学,更无法制订统一的培养方向;学生分布于不同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日常管理制度存有差异,无法进行有效协调来统一时间开展相关的理论技能、实践培训教学;虽有学校和训练队所属主管院系大力支持,由于大一学生涉及较多的公共基础类与基础实训类课程,而该类课程又分属不同学院负责,在特殊备赛时期或校内外执行临时任务期间,需要与各任课教师协调请假,即使请假成功,也会影响学生课程的日常考勤成绩,降低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日常训练过程中,由于航模飞行训练的特殊性,为充分保障人员、设备安全前提下,需要较为开阔的场地、空域保障,与场地主管部门协调困难,训练任务难以实现可持续性衔接;训练与购买航模器材经费审批、报账流程繁琐,常需要项目负责教师前期垫付费用,甚至偶有出现在取得一定成绩后才全部兑现完相关费用的情况,这些都直接影响训练效率、质量。该竞赛结果存在很多影响因素:包括队员训练水平、临场发挥、队员身体与心理素质、装备性能、天气净空环境、无线电干扰等。在相关保障体系上,针对师生付出、取得荣誉方面,均缺乏切合实际的奖罚制度。

二、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立足学校实际,不断总结训练队多年训练、参赛组织经验;优化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深入开发培训教学资源;以CADC竞赛为目标导向,从实质上提升航模队学生的整体水平,普遍达到竞赛要求;充分锻炼学生创新性思维,改进参赛模型,实际验证转化成果,参加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活动;随着队员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将承担更多的校内外航拍、航模表演、航模培训任务,并进一步助力校企合作项目、精准科技扶贫等工作,逐步形成校航模队航空类专业多体系优质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三、实践与策略研究

通过吸引校内航空类专业学生加入校航模队,以CADC竞赛项目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各种专业基础理论图1校航模队航空类专业多体系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的系统学习、技能培训,动手制作、操纵飞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充分备赛和与各大高校选手同场竞技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拼搏精神等,收获荣誉与友谊;充分发挥出校航模队航空类专业多体系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需要对每个分体系进行深入分析讨论,立足学校实际,总结校航模队多年的参赛经验,给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指导策略。(一)制度体系。各类组织、管理保障制度,必须切合学校发展实际,不与学校日常管理、常规教学活动发生冲突,合理利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间隙进行航模培训学习;制订训练队阶段性任务、备赛任务等,并做好过程培训质量把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发挥出制度体系的积极保障作用。(二)培训教学资源体系。成体系的培训教学资源建设至关重要。随着竞赛项目、规则的变化,以及日常任务的需求,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与完善,并逐步涵盖基础航空专业理论知识、常见航空模型种类、航模器材、制作设备与工具、模拟遥控飞行、实际操纵技术、实践任务技术、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做到教学资源全面、成系统,能够适用于不同基础水平的学习者。后期根据需要,设计拓展针对队员体能、心理素质、临场发挥等方面的特殊培训资源。(三)科研创新实践体系。队员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应及时发现参赛作品、任务设备等不足之处,发挥个人聪明才智,不断提出有针对性的创新改进方案,以培养团队创新科研能力为重心,真正提升团队竞赛水平,并获得荣誉。借助经过实践检验的改进方案,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提升个人的科创能力,并进一步参加教师主持的各类校级项目。(四)综合任务应用体系。积极承担校内外航拍、表演任务,在实践中检验、提升队员综合任务应用能力;与各高校航模队、相关无人机企业广泛交流合作,帮助完成企业任务;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援助地方服务社会,加大对外航模科技扶贫,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四、建设成效

(一)对标行业标准,整合校企资源,搭建产学研平台。航模竞技平台主要依托航空类专业,融入产业,与部队及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集聚行业资源,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和助推区域产业升级发展,搭建各类产学研平台。(二)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不断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专业资深教师担任航模队指导老师对训练队日常规范化管理,制订了标准化训练培养方案;借助专业优势、工程实践经验,指导参赛队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模型制作工艺技术、备赛准备训练等,以赛促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基于航模竞赛指导老师带领学生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创新创业,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技术研发和技能操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立足需求,实施“四个投入”。1.队员投入航模竞赛勇于创先争优。航模训练队成员,积极参加航模竞赛,与各大高校同场竞技,磨练技术,赢得了荣誉,扩大了学校影响力。2.学生投入创新创业实现优质就业。学生在航模科技创新和实践制作过程中,开拓了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在实践运用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积极申报发明杯和双创项目,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从事航模运动的学生对专业认可度高,投身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优于其他同学,同时从事航模运动的经历也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择业过程中,广受航空类企业的好评,实现了优质就业。3.教师投入专业教学助推科技创新。专业教师在航模指导的过程中,发现了专业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不断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备赛阶段,借助各类航模产学研平台,教师带领学生不断改进与提升参赛模型研制水平,在相关技术领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攻克技术难题,助推科技创新。4.学校投入社会服务实施精准扶贫。学校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积极探索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科技扶贫,谋划乡村振兴的新思路。近两年来,为对口扶贫点捐赠航模设备100余套,指导建设航模兴趣班并完成师资培训,开展航模表演及航空夏令营知识讲座;为扶贫点培训飞手,引导与协助当地政府开展无人机防火、防灾及智慧牧场等项目,切实推进科技扶贫工作。(四)“航空报国,追求卓越”课程思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航空精英人才。在航模运动中,坚持将“航空报国,追求卓越”融入学生思想教育里,推动课程思政,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从事航模运动的学生都具备吃苦耐劳,持之以恒,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品格,每一位成员都成长为推动区域航空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精英人才。

五、结语

在国家引导高职院校进行“双高”建设、生源扩招的背景下,对航空类专业课外人才培养平台进行发展升级,利用科学的培训教学模式,借助CADC竞赛项目,从训练队人员、设备、财物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做好制度保障,建设发展各类培训教学资源,实现训练水平高质量、高标准、高统一全体系发展模式。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提高学生创新科研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增强学生未来求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扩大学校在地区、行业里影响发挥出重要的积极作用。

44256